1)第四章 最后的乐章_中日战争——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敌人目前的迂回区域已经被严格限制在一条狭长的走廊内,宽不足50公里,长不足200公里,在这个范围内,敌人集结了至少15w士兵,还包括数目不详的坦克,飞机以及火炮等,如果打不好,很可能就是夹生饭,吃不下吐不出,变成让人恶心的消耗战。

  最后的这一战要怎么打?却难透了包括张曙光在内的总参参谋,老办法当然是分割包围,在对方防御薄弱处插上一下子,集中优势火力打出缺口,然后利用阻击对方援军所产生的时间差,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一部。但是这样所造成的伤亡也是可以想象的。

  或者按照总前指的意思,集中力量打起东部,加大压力,逼迫敌人按照最初的意图逃走,布拉马普特拉河既然可以被当作敌人逃命的工具,也可以是上吊的绳索,只要敌人临近河边,到时退无可退,除了投降只有被歼灭。

  可惜的是,计划虽好,还要敌人同意才行,作战计划的拟订最主要考虑的就是敌人的反应,很可能满盘的计划,仅仅因为敌人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变成一锅糊涂粥,所以在拟订最后的计划前,张曙光决定还是再等等。

  给养已经开始变的困难了,急剧的兵力收缩不但丢失了大量的战备辎重,也让某些弹药出现了缺乏,最让人生气的是,中国人明显的说话不算数,传单上的写的总攻时间根本就是胡说,当天平静的如同假期一般,不但没有所说的总攻,甚至连例行的轰炸和炮击都没有。

  这难道又是中国人的所谓谋略不成?在乔里看来,这种低级无聊的把戏,简直让人觉得可笑,难道说敌人想要依靠传单来麻痹自己,然后突如其来的发动所谓的总攻?虽然很多参谋都对此深以为然,但是乔里却觉得不太可能,虽然目前被围,但是依靠有限的侦察能力,仍然可以察觉到敌人的动向和意图,任何总攻发起之前,都可以从敌人的行动中判断出来。

  依照目前的情况,乔里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,敌人依靠他们的优势,使用老方法,分割包围,一块块将自己吃掉。为了防备这一点,乔里将手中的部队在地区内布置成两道防线,无论中国人从哪一点发动进攻,都将遭到第二道防线的阻击,进而在两面的夹击下被击退。虽然自己目前被围困,但是围困也有围困的好处,单位面积上的兵力密度完全可以抵挡住任何进攻,地面上,临时修筑的和原本具有的永备工事,足可以坚持到援军的到来,当然如果有援军的话。

  刘旭强对于现在处于暂时胶着局面的战场情况有点恼火,藏南的丘陵地带并不适合装甲兵团的大纵深战略,要想拔掉敌人的布置在这里的碉堡,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一个的进攻,一个一个的消灭,而敌人在这里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uhui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