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3章 一条鞭法_朱元璋:大孙,求你登基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朱元璋心中大喜,看来这个夏元吉虽说是个本分的老实人。

  可这一番接触才知道,原来他也竟然是一个妙人。

  朱元璋连连喊了几声,好好好。

  眼见中金銮殿众多殿试的学子再也没人说什么好主意。

  心中意动,便打算直接封夏元吉为新科状元…并赐太子侍读。

  却冷不丁的。一眼瞥见自家大孙朱雄英在那里微笑不已。

  朱元璋想了想,便开口说道。“大孙子,咱看你面带笑容,仿佛智珠在握,不如说将出来让咱也看一看,你有什么更好的法子不成?。”

  朱雄英沉吟片刻,便拱手行礼,“启禀皇爷爷,孙儿倒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,只是牵涉较大,不敢贸然说将出来。”

  眯了眯眼睛,朱元璋脸上难得的露了一丝笑容。“大孙但说无妨。”

  朱雄英轻轻咳了咳嗓子,“孙儿的办法便是,一条鞭法。”

  说完便从袖子里掏出来一个奏折,旁边的太监,立刻很是识趣的,帮忙递了上去。

  疑惑的接过那本奏折,朱元璋拿起来仔细的一看。

  只见这本奏折上面写的是:

  一条鞭法!

  大致意思是,朝廷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。赋以田为对象,分成夏税和秋粮,向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,官府需要力役时,按户出丁,轮流应役。官府分别把每户的田地和户口,记录在鱼鳞图册和黄册上,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。随着土地兼并的扩展,户丁逃亡,田地隐匿,使得这两个文册的记载十分混乱和失真。那些善于隐产瞒丁的富户,和享有优免权的权贵,“地连阡陌,而欺隐无税”,贫苦农民往往产去而税存,弊端百出。统治者在田赋以外加派的贡品,对户丁的任意役使更是数不胜数。这样苛重的剥削和混乱不堪的赋税制度,容易加重农民的负担,迫使农民“甘愿抛荒田产,避役四方”,或者“逃亡山林,转为盗贼”,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加剧,国家税源枯竭,人丁短缺!

  而目前官府使用的官差、兵差等,按照政策要求由民户子弟服役,不准花钱代役。这其中包括公堂上听从使唤的直厅皂隶,负责官员饮食起居的跟随或服侍皂隶,还有狱卒、门子、斗级(粮仓管理员),运送税粮的解户,征收商税的巡栏,给机关和学校做饭的斋夫、膳夫,维稳的弓兵、民壮(类似今日武警和民兵),服务于驿站的马夫、水夫、铺兵等。

  如果一条鞭法能够推行,有钱人开始就有福了,可以将差役折成银两缴给官府,于是有钱人免役了。官府拿到这些钱,也可以征辟一些穷苦人家做差役,这些穷苦人家也可以挣钱贴补家用。

  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是:通计一个州县的赋役,量地计丁,丁粮全部交官。一年中所需的力役,由官府佥募,付给工食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huhui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